湿地保护勾勒格尔木城市诗意空间——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④

时间:2023-09-08 09:59:51    来源:青海日报

原标题:湿地保护勾勒格尔木城市诗意空间——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④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很多初到格尔木的人留下的城市印象。

尽管地处柴达木腹地,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仍以独特的魅力诠释着对“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理解和践行——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全方位开展湿地保护,让湿地成为格尔木最灵动的生态底色、最具特色的诗意空间。

傍晚的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记者 陈赟业 摄

初秋,漫步在位于格尔木市新区的生态公园,空气中飘浮着淡淡的青草味道,抬眼望去,蓝天白云成片,河流蜿蜒流淌,河道上的木栈道婉转迂回,河道两侧的金色花海,随风摇曳,花丛间,蜜蜂翩翩起舞,一时间,让人恍若置身于南国水乡。

野生赤狐。资料图片

这片占地165万平方米的新区湿地水涵养和保护工程是格尔木市最大的开放式湿地公园。公园将河道、人工湖、湿地相整合,形成完整的景观生态空间体系,公园内湿地的恢复、治理和保护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生活品味的重大生态工程,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及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

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格尔木市坚决扛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碧水保卫战为抓手,构建生态屏障,不断提升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强化断面水质分析研判和管控措施。

数据显示,格尔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5年基本达到Ⅲ类标准;纳赤台、总厂水闸、白云桥、小桥等四个国控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加尔苏(省控)断面水质环境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

“水质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这里栖息的野生鸟类越来越多。大概再有一个多月,就能看见湿地公园不可多见的野鸭、天鹅等共同嬉戏的画面。”市民马志锐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这些年当地的野生动物已成为他主要的拍摄对象,“看着美丽的鸟儿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就能深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除了水鸟,这两年新区还搬来了新住客。”从马志锐口中得知,“新住客”就是高原常见的野生赤狐,原本聚居在草原戈壁深处,现如今周边生态环境好了,这些新邻居便“堂而皇之”地搬了进来。

近年来,格尔木湿地保护工作深入推进,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保护合力。在社会机构和志愿者共同助力下,格尔木市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

秋日的傍晚,市民健身散步畅享闲暇时光的时候,绿化养护工人穿梭在绿化带间正忙着秋灌。

格尔木市新区湿地公园绿化管护负责人范成祥说:“相比于春灌,现在的工作相对轻松些。今天浇灌的这片区域比较干旱,地下全是沙子,吸水量大,整个新区湿地要全部浇完的话,大概需要二十天到一个月。”

作为全市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化区,整个新区湿地公园就像是格尔木的“城市绿肺”,一呼一吸之间为市民营造了惬意生活的美好空间。云杉、榆树、旱柳、垂柳、新疆杨、河北杨、山杏、沙枣等十多个树种耸立其间,护卫着这座城市镌刻下的绿色印记。

“如何让湿地元素长期融入市民生活?”格尔木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格尔木利用自身资源禀赋,改造出一批小微湿地,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湿地之美。

所谓小微湿地,是指城乡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小型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包括面积小于8公顷的湖泊、沼泽、库塘、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宽度小于10米、流程小于5公里的河流、沟渠等。

小微湿地广泛分布于城乡之中,分布于老百姓身边,通过对它们的改造,就能让城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听取蛙声一片,看到平时不常见的植物、花卉、鱼类和鸟类,这是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体现。

戈壁深处,山水之间,充满活力的格尔木正踔厉奋发、追青逐绿,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努力谱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篇章。

(马振东 陈赟业)

标签: